[师资培训]安徽省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智能运维新技术应用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国家级培训(第三期)铁道工程系
发布时间:2025-08-18 浏览次数:0次
8月11日上午,习淑娟教授作题为《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路径与方法》的报告,系统阐述了职业教育教材的战略定位与开发体系,强调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需以国家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协同实现内容与生产实践同步更新。她详细介绍了12步教材开发流程、模块化任务设计,及配套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从而形成“纸质教材+实训工单+在线课程”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案。此次报告为学员们开展职教教材开发提供了清晰路径与实践启示,使得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教材作为“三教改革”核心载体的重要性,掌握了典型任务转化、双元评审等关键技术,同时明确了动态更新与思政融合的质量标准。

8月11日下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工地产品经理孙瑞志以《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新技术》为题,阐述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应用。他围绕智慧公路建设、绿色养护转型、物联网监测及AI大模型应用等内容,介绍了国家“顶层设计-五年规划-专项部署”的政策体系及其对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推动,同时详细介绍了物联网传感器在桥梁监测、智慧工地管理等场景中的实践案例,以及大语言模型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全周期的创新应用。学员们不仅深刻认识到交通行业正加速向“数字孪生+智能决策”转型,物联网数据采集、AI算法训练等关键技术已成为行业刚需,同时明确了校企协同培养“技术+业务”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为学员未来参与智慧交通项目提供了技术框架与实施路径。

8月12日上午,周文佳教授作题为《高职课程的设计逻辑与创新路径》的报告。周教授阐述了基于学生中心教学设计与创新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学生中心的内涵与策略、教学设计的层面与重点、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框架、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标准。周教授强调在教学设计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不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学员们既加深了对教学设计与创新的理论认识,又得到了课程教学设计具体案例指导。

8月12日下午,李笑娜教授作《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分享》主题讲座,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往期评审情况,解读了申报要求、否定性指标、评议性指标等在线开放课程相关政策。学员们从更深层面把握了在线开放课程的涵义,掌握了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方法,明确了在线开放课程的申报要求和条件,对进一步推行多媒体课堂教学与互联网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优化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8月13日,学员们赴雄安新区学习调研智慧交通规划建设情况。在雄安新区规划馆,从新区“1+4+26”的规划体系到“1+5+22+100”的规划格局,学员通过震撼人心的沙盘模型、详实的图文资料、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生动的讲解,系统、全景式地了解了雄安新区的顶层设计与发展蓝图,对雄安新区发展规划有了全面而新颖的认识。在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参观了解启动区智慧交通规划建设的现状和规划情况。学员从疏解承载、智慧发展、创新聚集、开放合作等不同功能定位了解了雄安新区重点片区智慧交通规划建设情况及未来城市风貌。

在“雄安印象”展示中心,学员们结合沙盘和巨幕影像,详细了解了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建设发展历程。雄安新区坚持先地下后地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从“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的规划理念,到东西轴线和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高标准、高质量贯穿了城市规划建设各个方面。一天的行程紧凑而充实,随着对雄安新区这个“千年之城”的深入了解,学员们倍感振奋和鼓舞,纷纷表示能够有幸见证这样一座未来之城的建设和发展,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作为职业教育教师,要深学细悟雄安新区在交通建设、管理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立足岗位实际转化吸收,为培养新时代交通运输技术技能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8月14日上午,习淑娟教授作题为《国家规划教材申报经验分享》的报告,从申报范围、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解读、规划教材申报材料、全国优秀教材职业教育类评选四个方面,深入解读规划教材的申报,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学员们不仅学到了教材建设的基本逻辑、申报与评审的步骤流程,也收获了教材意识形态把关、数字教材的策划与编写等方面的经验。

8月14日下午,闫志刚教授作《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创新》主题讲座,介绍了竞赛肇始及各类竞赛的分类,详细阐述了“挑战杯”的赛事格局及主体赛项,从科学选题、组建团队、项目立项、开展调研、论文发表、赛出水平六个方面细致讲解了备赛各个环节的要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处理的方法。同时以第十八届挑战杯主赛道国家一等奖作品为例,介绍了该作品的创作源起,分享了人文社科类调研报告撰写的思路、方法、范式及评审专家关注的项目要点。学员们不仅明确了要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国育才上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调查研究、科学备赛等能力,更要将人才培养融入到竞赛指导的各个阶段。

8月15日上午,刘训臣教授作题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实践与思考》的报告,系统介绍了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库的发展历程与建设路径,从国家政策到三级体系构建,再到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案例,展示了“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多场景应用”的核心逻辑。他强调资源库需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通过校企协同动态更新内容,结合AI、虚拟仿真等技术推动教学改革。此次报告使得学员们认识到资源库建设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学科体系、重构模块化知识,并通过智能评测等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为学员日后开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范式。

8月15日下午,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IM实施与解决方案专家朱云飞以《数智基建实训基地及课程体系建设》为题,围绕交通基建数字化转型和“建管养一体化”数字孪生,详细介绍了路桥隧智能监测、BIM+无人机测绘、AI大模型等技术的教学转化方案。通过案例展示了“虚实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构建了覆盖道路病害修复、桥梁加固仿真等场景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配套数字化工具链。学员们掌握了“业务场景→教学转化”的开发逻辑,理解了“技术+管理”复合能力培养框架,同时认识到校企协同中企业需提供真实项目数据等深度支持,掌握了基建类专业数字化升级的实施路径。

8月16日上午,李笑娜教授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实践》主题讲座,以五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为例,详细分析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的撰写标准,强调案例要体现职教类型特征,富有专业课程特色、亮点和创新点,注重课程思政成效,并反映出教师的匠心思考和教学设计。下午,李教授带领学员们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撰写实战。学员们积极研讨、相互切磋,交流心得,在思维碰撞里携手共进,收获宝贵经验,拓宽了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路径,促进了课程建设和教学创新,为未来提升课程育人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8月17日,李泽涛老师主持开展成果交流汇报会暨结业仪式。在成果交流环节,各小组学员代表通过课程设计展示、教学案例分享、实践成果汇报等形式,全面呈现了培训期间的学习收获与转化应用成果。汇报内容涵盖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学改革、实训课程开发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参训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在14天的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专心学习研修,坚持听课教研,积极参与活动,在聆听、交流中碰撞思维、启迪智慧,激发新的思考,拓宽教育视野,圆满完成培训任务,收获满满。我院项目工作组精心设计授课方案,科学安排教学教研活动,创新学员业余文化生活,始于学员需求,止于学员收获,终于培训质效,提升了学员们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交通运输类专业的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完成了所有国培计划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