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培训简报

[师资培训]安徽省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智能运维新技术应用课程实施能力提升国家级培训(第二期)铁道工程系

发布时间:2025-08-11   浏览次数:0

       8月4日上午,李永生教授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全面深化交通职教改革创新》为题,首先用建国初期和当前交通情况对比的方式回顾了新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简要历程,总结了新中国交通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突破性成就。李老师强调当前正处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学细悟、研机析理、融会贯通,切实将其转化为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最后,李老师系统分析了“强国建设,职教何为”。交通职教工作者既是交通强国的见证者,也是交通强国的建设者、实践者。广大教师要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扎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服务交通强国的工匠人才结合起来,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技术支持。

图片1.png

       8月4日下午,刘训臣教授作《教育强国背景下专业群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主题讲座。讲座聚焦数字化时代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变革,深入分析数字化转型对高等教育专业群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了如何整合资源、优化课程、强化实践教学,以及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刘主任还分享了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成功经验,学员们对“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有了新的认识和见解,开拓了建设专业群的视野和思路。

图片2.png

       8月5日上午,开展了素质拓展活动。周学刚教授首先带领学员进行了肢体的拉伸练习,接着进行了破冰练习进一步增进学员间的信任及了解,通过设计队名及口号环节增强了团队荣誉感。在“不倒丛林”和“移形换影”环节提高学员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激发队间的团队竞争气氛。“信任天梯”和“动力圈”项目紧张气氛达到高潮,充分体现出队友间的信任和团队协作精神。

图片3.png

       8月5日下午,杜展教授作《践行习总书记教书育人观,做新时代好老师》主题讲座,从“做新时代好老师的意义”、“新时代好老师的标准”、“践行习总书记教书育人观”三个方面,引导参训学员谨记习总书记教诲,力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成为一名有担当、有品格、有本领、有爱心、有耐心、有良心的新时代好老师。

图片4.png

       8月6日,学员们前往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传承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主题活动。此次活动的第一站是中共中央旧址,大家先后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一张张珍贵的革命照片、一件件珍藏的历史物件、一段段振奋的革命标语,使大家切身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先烈们英勇奋斗、忘我牺牲的伟大精神,接受了一场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学员们认真聆听,驻足在一个个充满着历史痕迹的展品前,细细感触那段峥嵘的岁月,重温红色历史,体悟革命艰苦的精神,锻造了更坚定的信仰,滋养了红色情怀,激励了学员们把西柏坡精神转化为内生动力,融入到教学之中,感悟在生活之中,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持“赶考”心态,做好职业教育。

图片5.png

       8月7日上午,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智检监测工程咨询部副总工程师董戈作《交通运输类专业课证融通实践》主题讲座。他就课证融通背景、1+X证书制度、基于“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展开讲解,从培养面向论证、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模块组合等方面介绍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证融通体系构建实践全过程。引导学员们围绕证书标准,聚焦专业核心素养,将证书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将课程设置对接职业岗位、教学内容对接产业和市场,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图片6.png

       8月7日下午,四川升拓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数智检监测工程咨询部副经理吴波涛作《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试验检测中的应用》主题讲座。介绍了数字技术与智能化、智慧化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巨大进步和国家战略规划,阐述了智慧工地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施工环境监控、人员档案管理的过程,及图像分析类和数据分析类人工智能、智能检测机器人、数据可视化技术在数智检测中的应用。不仅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加深了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更激发了他们将 AI 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的教育教学和研究热情。

图片7.png

       8月8日上午,闫志刚教授以《高速铁路工程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题,从实训基地概述、虚拟仿真实训、虚拟仿真技术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国家级高速铁路工程智能建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的经验和做法。闫教授对机器学习、知识图谱、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虚拟仿真技术的剖析,将进一步深化学员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和掌握。

图片8.png

       8月8日下午,广州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虚拟仿真事业部经理柳明扬作《虚拟现实技术助力高校实训数字化》主题讲座。柳经理解读了虚拟现实技术助力高校实训数字化的相关政策及背景,并以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展示了虚仿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接着介绍了虚拟仿真资源开发与建设的标准、流程及方法。不仅使学员们对虚仿资源的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学员们未来利用虚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互动学习体验,推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数智化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图片9.png

       8月9日,刘训臣教授组织学员们开展了基地建设工作坊——实战、研讨与交流。工作坊主要围绕BIM技术深度融合、智能装备应用、数字孪生平台搭建及物联网数据集成等核心内容展开,重点研讨教师如何提升从设计建模、智能施工到智慧运维的交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能力。通过校企协同的实践案例,提升了参训教师开发虚实结合的实训项目资源,及构建集教学、实训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基地平台的能力。此次工作坊提升了教师在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的课程开发与工程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应对智慧交通产业升级提供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8月10日,李泽涛老师组织学员们开展了虚仿资源开发工作坊——实战、研讨与交流。工作坊主要围绕BIM技术、数字孪生、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展开,重点研讨利用虚仿手段构建桥梁、道路、隧道等设施的智能建造流程和智能运维场景。通过虚实融合的案例实践,提升了学员高精度建模、实时数据孪生与交互式虚仿资源开发的技能。此次工作坊将助力学员把行业前沿技术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其在智能交通领域的课程开发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学生应对智慧交通新业态提供了有效支撑。